查看原文
其他

【蓝厅论坛】分论坛三重磅来袭:中美人文交流如何重启?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小i导读】

    2021年2月22日上午,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成功举办。中美双方五十多位前政要、专家学者、卫生、文化、体育等各界代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参加此次论坛。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美国亚洲协会会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美国史带集团董事长、国际集团前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ce Greenberg),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作为共同主办方代表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出席论坛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主持。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本次论坛的主要承办方之一,承接多项会议筹备工作与中外嘉宾邀请事务,基地执行主任王栋教授主持分论坛三“重启人文交流”。


    以下是在“重启人文交流”分论坛三上各位嘉宾发表的重要观点大集锦,快随小i来看一看吧!


本文约5500字,读完约14分钟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承办了“重启人文交流”分论坛三,由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中国教育部前副部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顾问刘利民美国首任亚裔大使张之香(Julia Chang Bloch)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顾问李君如、美国国防大学中国航空航天研究院院长马伟宁(Brendan S. Mulvane)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袁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中国女排总教练、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郎平、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展开交流与讨论。


“重启人文交流”分论坛三现场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王栋在引导发言中表示,人文交流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中美双边关系的一大支柱。我们两国人民和两国政府在包括教育、体育、艺术、商业等很多领域的交流都非常频繁,这也增进了我们双方的互信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然而很遗憾的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的人文交流因为疫情以及我们在美国所看到的麦卡锡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受到了阻碍。王栋教授表示,希望今天的论坛能够更好的让我们看到人文交流的重要性,重启以及恢复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也重新让美中双边关系重回正轨。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中国教育部前副部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顾问刘利民表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自2010年建立以来曾多次组织机制交流会议,双边关系深化至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多个领域,为促进两国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其中,中美教育交流作为人文交流之重要组成部分,为夯实中美友好的民意基础,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利民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关闭窗户,都不应该人为设限,阻燃熄火,应尽快重启人文交流,通过教育交流合作帮助更多的中美青年树立全球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增进相互了解,交流互建,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中国教育部前副部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顾问刘利民    


    中美教育基金会创始主席、美国首任亚裔大使张之香指出,要重新建立中美两国之间的信任,人文交流是至关重要而必不可缺的。她表示,中美双方关系的重启将会以人文交流为开端,在我们建立起双方的互信后才可能进一步进行经济、政治或者是战略方面的交流。张之香大使分享了她的父亲作为从哈佛法学院毕业的第一个庚子赔款奖学金资助的中国学生为后期的国家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经历,并表示教育交流的影响并不仅仅止步在一代人身上:它将永远在建立互信和消除分歧间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


中美教育基金会创始主席、美国首任亚裔大使张之香   


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顾问李君如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开幕式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所提到的辛弃疾的一首诗,“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并表示只要我们坚定方向,弃而不舍就一定能推动中美新兴大国关系更好的发展,更好的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李君如指出,重启中美人文交流是重塑中美互信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要做到这一点价值观交流是重中之重。我们应当让中美双方听到对方人民的声音:这是相互了解,减少误解,推动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


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顾问李君如    


    美国国防大学中国航空航天研究院院长马伟宁表示,对于中美两国的领导和人民而言,人文交流是化解分歧非常重要的渠道之一。他指出,美国无法阻挡中国的发展;美国应正视中国的存在,共同抗击疫情,重塑中美关系。中国在行动时也应意识到世界各国都会受其行动的影响,全世界也都期待能够从中国身上看到更多的透明度。马伟宁呼吁中美两国应当在真实的语境中看待彼此、看待自己,理解和尊重我们之间的根本分歧,如此才能开启一个公开的对话,携手合作。在危机议题上,中美双方须正视过去达成的协议,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进一步共建未来。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院长指出,过去40年中的中美人文交流是两国在人文层面双向补充营养,而这种正向互动在广度和深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她表示,在这40年中,中美两代人在创造力最旺盛的生命时段参与到了人文交流的进程之中,而这个新的跨文化环境里面孕育了一种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集体认知,带给了我们的年轻人一种开阔的气度和眼光。袁明指出,当前人类交流越来越密切,互联网的出现打开了人类相互认知的无限新边界,青年人的视野、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和全球关怀远超我们的想象。我们应当铭记,人类历史中的积极经验是相互扶持,相互照亮。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袁明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指出,1979年—2019年是中美历史上一个史诗般的阶段,中美双方在学术,经济,人文等领域的交流都是史诗级的。在这四十年中,中国生产并出口美国比较浅层次的生活用品,而美国向中国出口比较深层次的产品,比如说芯片、计算机等等。但是过去几年中,中国开始可以生产深层次的产品了,华为事件就是一个代表。对于企业而言我们需要进一步在世界科技领域继续深入研究,而不应当担心任何一个国家会用技术手段制造矛盾纠纷点。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    


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表示,作为区域文化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篮球在过去和未来都将在中美关系及文化发展中起到独特的作用。姚明指出,回望篮球渊源,篮球于1895年就传到了天津;经过不断的传承发展,美国的篮球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为了在中国最受欢迎、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为中美关系成功破冰做出了贡献。姚明表示,自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中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有所放缓,个别问题上甚至存在分歧,但分歧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决这些分歧。在依靠合同、条款、约定之上,两国更需要通过人民之间的接触、交流等人文方式,加强相互了解,在沟通过程中求大同存小异,赢得彼此的尊重与信任。

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   


    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表示,现今世界存在一些误解,认为文化上的战争会激起不同国家的分歧。然而,李成指出,其实文化是没有阶层之分的。在最近几年多文化的环境中,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优势”的错误观点在不断加剧。李成认为,美国不应该把中国的中产阶层视为经济或者文化上的威胁。相反,中美双方应该合作以分享这样一个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并利用他们的力量重塑中美关系。他表示,我们需要一个平台让大家进行坦诚公平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文和教育的交流非常重要,因为这能让我们去了解彼此文化和国家之间的差异,并且尊重这样一种差异。


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    


    中国女排总教练、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郎平女士表示,排球运动自1905年传入中国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一次飞跃式的成长。那时中美两国运动员在球场上互相切磋、球场下互相交流,虽然语言有障碍,但是都能感受到彼此的热情和想交流的愿望。体育没有国界,这种交流帮助我们增加了解、增进友谊,通过共同的努力让排球运动发展得更好。郎平表示,现在语言已经不是什么障碍了,中国大部分运动员都能用英文交流,美国运动员也很主动、很喜欢学习中文,大家在一起交流也非常愉快。相信未来中美两国的排球界、体育界会在更多层面开展丰富的互动和交流,本着互相学习、相互发展的愿望收获新知、收获友谊。


中国女排总教练、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郎平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首任院长、“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提出者艾利森教授指出,美中面临的根本困境之一是我们的战略地缘政治把美中关系锁定在了一个长期的竞争关系当中。中国在重新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而美国现在仍然是世界第一,这个现实是我们在未来的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定义美中关系的核心。中美两国都是拥核国家,但没有人会是核战争的赢家;另一方面,碳排放会让人类无法生存。在这两个背景之下,我们必须要寻找合作的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否则我们将会走向共同毁灭。所以从一方面我们是竞争对手,另一方面我们也是互相水乳交融的伙伴。艾利森教授表示,战争之所以频繁发生是因为结构性竞争会让我们之间的误解被放大。所以,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沟通,更好理解彼此,从而降低误解以及错误评估的可能性,希望能以此避免导致影响每个人生存的重大灾难性后果的发生。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首任院长艾利森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指出,世界范围内大家的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在疫情之初对待疫情的态度和策略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等东亚国家在疫情的早期更加重视非药物干预,但目前仍然面临群体免疫力低、疫情反弹的风险,所以现在非常重视疫苗的研发和接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疫情开始的时候非常重视疫苗和药物的研发,而现在也开始逐渐重视非药物干预措施的落实。所以,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全球的疫情开始出现了转机,和各个国家在策略上逐渐达到一致是有关系的。张文宏表示,人类的交流并非是疾病的原因,而是消除疾病蔓延的武器。希望通过中美协作,全球团结和科技的发展,最终能够控制和消除新冠疫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教授回顾了与北京大学郝平校长、中美教育基金会创始主席张之香女士等参会嘉宾在过去见面和交流的经历。刘亚伟指出,在过去40年中,人文外交是中美双方关系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撑。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回到过去的状态,但是人文交流、人文关系可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重要,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期待双方的关系能够越来越繁荣。他表示,卡特中心希望中国政府能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制定和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中美双方的学者以及NGO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合作。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刁大明副教授表示,他所开展的关于美国政治与外交相关的研究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中国人对于美国全面、客观的理解。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和美国而言,真实客观的了解彼此是关键而迫切的,而要加深这些了解的起点之一就是恢复并且确保两国在教育以及科学研究领域的正常交流和沟通。刁大明指出,在过去50年间,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始终作为显示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水位线托举着中美关系,始终确保两国关系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人文交流是中美之间民众的客观需求,不应该被意识形态化;交流不是渗透,不是谁改变谁,而是带来经验的分享,最终的目的是能使各国做最好的自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刁大明副教授


背景链接


 “蓝厅论坛”是中国外交部创建的政府、企业、学界、媒体及公众等中外各界沟通交流的平台,旨在为社会各界就中国外交政策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建立新渠道。因定期在外交部南楼“蓝厅”举行,称为“蓝厅论坛”。
此次论坛是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第三次参与组织北京大学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共同主办的高级别会议,分别为:2020年7月9日,以“互相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为主题的中美智库媒体视频会议;2020年9月28日,以“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为主题的第十八届蓝厅论坛;以及此次的“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历次合作的主要承办方之一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由教育部批准设立并由北京大学承办的集教学科研、政策咨询与人才培训为一体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目前,基地是北大唯一一家教育部设立的人文交流综合智库,服务于人文交流“十大机制”,引领国内人文交流研究的高地,统筹、协调和推进我国中外人文交流事业的建设。2020年1月,经教育部审批同意,“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更名为“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Institute for Global Coop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iGCU)。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入选2020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21年1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上榜“2020亚洲大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百强智库榜单”排名第76位,在上榜的中国智库中名列第17位


排版:李梦月


往期精选


【蓝厅论坛】刘利民:中美关系走到新的历史关头


【蓝厅论坛】张文宏:人类交流是消除疾病蔓延的武器


【蓝厅论坛】郎平:期盼中美体育界增进交流、收获新知与友谊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网站:igcu.pk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